呂蓉菁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113寒假海生館科教組實習心得
2024/1/15~2024/2/2
指導老師:吳曜如
實習生:呂蓉菁
這次實習主要是在科學教育組,三周的時間主要有三個小項目計畫。第一是有一份對象為國中生,以節肢動物為主題的教案課程。因為節肢動物門的範圍十分廣闊,因此為了和海洋較有連結性並縮小範圍,最終是以甲殼類生物為主,並結合遊戲活動加入演化概念去介紹甲殼類的表徵變化。第二項目為設計了三條粉絲專業貼文,以大眾常常會畫錯的海洋生物作為出發點,用生物角度口白發想文案,去說明「我們才不長這樣!」,並附上錯誤和正確的圖示去進行比對。最後第三項則是發想簡易特教生活動,利用日常淺顯易懂的舉例認識鯨豚,像是用公車作為量尺去比較長度。接著是立體拼圖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操作拼出指定的生物,增加趣味性,最後用繪圖方式讓學生發揮想像力,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海洋。
除了實習期間的任務外,我自己很喜歡額外跟著老師參訪的後場導覽和線上遊戲課程的體驗。老實說自己對於海生館及海洋生物的了解接觸是幾乎一張白紙狀態,這次來也實習也是抱持看看沒接觸過的海洋相關環境教育解說是如何進行的,多增加經驗累積見聞。經過水族實驗中心的後場導覽後才知道原來海生館這邊是只做海龜收容,並不包含復育的部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欣賞海龜很新奇!也藉著跟團機會稍稍摸了珊瑚和水母,滑膩和略Q彈的手感很有趣!
下午的手工魚丸課程讓我覺得厲害的是能夠同時照顧到親子和國中生年齡層的課程設計。簡單的繪圖讓小小孩能夠有參與感,後續魚的構造和硼砂使用的危害也有夠深的知識點給家長和學生學習。實際實作魚丸的部分比想像的還要簡易一些,可能是時間和幼兒的內容考量吧,但也貼心的提供市售魚丸和自己的手作可以做對比,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差異。
而線上遊戲課程龜巡者更是顛覆以往我對線上遊戲課程的經驗,整體故事軸線以一趟海龜救治任務為主,遊戲過程中會認識到台灣可見的5種海龜,並認知他們之間的表徵差異和食性上的不同,在後續學習單的檢討和講解上我覺得有重複的復習到,印象也挺深的,尤其是對自己在遊戲中救治的海龜印象會特別深刻。雖然當初設計的對象是給國中生,但對於沒有相關基本認知的大學生來操作也是很有趣的體驗,個人對於學習單和遊戲的道具包的完整程度感到驚艷!真的很喜歡這個課程。
回歸到整體實習本身,自主學習的比例佔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時候是釐清自己想要來這裡學習甚麼,自己去看哪裡有資源,積極找老師問老師問題才可能會有較多的收穫。並不是做好交代的事就發呆放空,而是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挑戰或是體驗。我自己最喜歡的大概是和科教組的夥伴一起相處的時候,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地方和領域會有不同的想法交流,在這次實習間大家都能各司其職,再次深深感受專業的效率。然後也有很多有趣的日常互動,比起一個人的獨自作業,更喜歡一起合作討論的工作氛圍。也在交流中稍稍認識到不同領域的應用和小趣事,算是額外的小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