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晴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電子治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新的領域,其他課程可以透過課程名稱就知道它所學的內容大概是哪些,大部分可以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自行查找文獻與資料探討這個領域,可是自己在上網瀏覽電子治理的定義及其他電子治理學什麼後,查找的結果仍然讓我很困惑,這門領域對還未接觸的我是一門很陌生的課程。
經過教授的介紹和後續的組員討論才把電子治理的定義歸納出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人工智慧AI的技術來輔助或簡化公共部門在提供服務的流程與提供民眾可以更方便取得所需的資料。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My Data部分,其實蠻多課程的教授都會提到這項新內容,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深入去了解,只是聽聽老師介紹,到了下課後就拋在腦後,但現在才知道這個技術的應用,My Data可以使用地方很多元,可以讓民眾在取得自己的個人資料時更為方便,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到政府單位花很多時間,是具有效率又便民的服務項目。
讓我最頭痛的是選擇資通訊科技的內容,因為不太了解這部分的資訊,不清楚哪些才是資通訊科技,找了很多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開了好幾小時的會議,好幾次都快要定案時才發現研究成果或許沒辦法達到我們原本所想的預期,又開始重複第一階段不斷巡迴,因此找題目對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不過也幸好在一開始有謹慎決定主題及內容,讓後續的報告及研究得以好發揮。
接下來是參與「能源轉型與綠色衝突:臺南七股的鹽田種電與漁電共生案例分享」演講。在這個演講當中,我獲得很大的衝擊,因為我原先對鹽田種電與漁電共生的看法是正向且鼓勵的,畢竟太陽能就是再生能源,不會比非再生能源對環境的污染還要多,若同一個地方可以有多元的利用,是一項不錯的政策。可是根據講者所帶來的內容和他所調查的研究報告顯示,其實都市人與七股養殖戶的看法完全不相同,因為我們忽略了太陽能光電板裝置進駐可能會造成的汙塭、生態保育的問題(七股為黑面琵鷺的重要棲息地)、光電背後的財團所導致的權益不平等,這些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爭議,透過這場演講,讓我更清楚七股的發展現況。
而回到這個讀書會最原始的根本是協助讀書會組員在備考期間的支持與鼓勵,雖然我的本科系還是有其他的考試需要參與,且考試內容也與這堂課的內容沒有太大關聯,可是自己未來也不排斥往備考的方向前進,這個讀書會除了讓我喚醒之前大二、大三所學過的理論再次複習之外,更讓我看到備考同學們的意志力,如果未來我要加入這個行列的話,那必定得要有他們的心智才可以全然投入,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只有堅持才可以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