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晴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一開始在選課的時候一直對這堂課有很深的疑問,消費者行為為什麼開在教育學系呢?這不是兩個完全無相關的領域嗎?不過當老師第一天講解課程大綱時我才發現這兩者似乎是環環相扣的概念,例如消費者所做的消費決策就與學習者的知覺、態度、增強理論有關,這些都是我們在大一大二學過的教育基礎延伸過來的,在消費者領域上,只是將學生的概念換成消費者,透過觀察消費者的習性、分析消費者的背景、文化等去做概念交換,但本質的基礎是相似的。
這堂課需要很大的精力,其中包含了兩次的導讀、廣告分析及最重要的交易活動,首先我們導讀的章節是「消費者知覺」,在這章節我們要探討的是在面對消費問題時,消費者內心所進行的決策過程,以及與該過程相關的心理運作機制,包含許多知覺歷程的階段,為了讓同學們更能了解我們的導讀內容,我們特別找了小遊戲,是關於最低限度的刺激,希望透過找找顏色的不同,讓同學們能理解刺激的意涵,除了更讓同學投入導讀內容,更讓大家振作精神,大家的反饋也都不錯,在課程的最後插入小遊戲果然不只適合小朋友,連大學生都適合。第二章導讀的是「消費者文化」,這個章節比較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準備起來沒有難度,不過在理論的介紹與分析上,因為認為不太重要所以有部分是跳過的,這部分需要更仔細的解釋。
另外,這門課最重要的是舉辦一場交易活動,讓我們可以扎扎實實模擬過交易,更能將課本上的理論轉為實務,在事前規劃上我們花了很長的心力,光是在選擇主題上(賣哪些產品)就規劃了許久,也為此開了無數的會議。
決定好大部分的規畫後,由於工程太浩大,所以我們分為三小組,我主要負責的是行銷與財務的部分,在行銷策略的發想是讓我很頭痛的部分,在回收成本與給予同學們最大優惠中思考很久,又因為學校的地理位置很接近連鎖超商,在定價上又必須斟酌。也因為位處於市區,所以學生有很多選擇的商品,因此我們決定主打幽默路線,透過打招呼的方式,說出「你好,小壞蛋」即可享有優惠,除了符合時下大學生的話語之外,更希望透過這種幽默的活動進行方式,以口碑行銷的手段將我們的買賣活動宣傳出去,完成我們的行銷目標。
這堂課我獲得很多,最重要的收穫莫過於舉辦交易活動,因為活動前的規畫實在是太多太龐雜,明明已經討論了很多計畫與方案,但每隔幾天又有其他東西需要開會處理,感覺事情沒有處理完的一天,這讓我更佩服所有願意自行創業、自行控管成本、自己處理各種行銷方案的創業者,我們明明就已經那麼多人了,但還是得討論很久,對於未來會不會往創業的方向前進,對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