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茹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先說明關於課業上的收穫,因為我們的成果最後產出與社會心理學相關,而我們這學期也有一堂很重要的選修是社會心理學,結束這學期的自學團體後,除了學習到新的社會心理學知識,也能溫故知新系上選修課上的內容,也算是一種檢視自己學習成果的方式,尋找還有哪個部分是學過但印象不深的部分正好可以趁做發表成果的時候再複習一遍不熟的概念。
再來是關於非課業的收穫,首先參加一個自學團體就不再是獨來獨往的學習方式,必須配合成員們的進度一起討論作業、成果,落下的進度也必須在下一次課程前補上,這也是一種可以督促自己學習課外新知的知識。除此之外,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體,所以每個人在這個團體都有自己的工作以及屬於自己的角色,以我為例,我在團體中每次開會是擔任文書的角色,需要做的工作有會議記錄、安排議程,以及確認大家的進度是否達標,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嚴重拖延症患者,作業會完成但可能截止前一小時還在寫,加入這個自學團體後我會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因為有可能會遺漏掉細節而來不及在截止前補上,如果提早完成的話反而還有很多檢查的時間,因此我覺得有稍微改掉這個壞習慣。既然我們是一個團體,就免不了需要溝通的時候,有些時候我們的確是意見相同,那就皆大歡喜,但也有時候出現意見相左的時候,比方說成果發表要用什麼形式,當然每位成員都擁有能夠接納他人意見的好特質,也很鼓勵彼此提出多元的想法以激盪出精采的成果,我覺得這也是團體合作非常好的一個優勢,不會有單一的聲音出現,能夠融合大家不同的意見而統整出一個成果。
那假如獲得公共性獎助學金補助後,我的使用途徑有三種,首先是我可能當作下學期的必修課程購書費,因為大學的參考書都不便宜,系上的學長姊可能之後的心理師考試會用到所以也不太好收二手書;第二種是當作下學期修教程的學分費;第三種是暑假就可以實施的計畫,我可以用這筆錢來購買自己想看很久卻借不到的課外讀物,像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或《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可以增進自己的課外知識,同時也能拓展我的視野。以上三種方式都對於我的學習或職涯上的規劃有著不同形式的幫助,像是購買教科書的話可以減少學習的障礙,而作為教程的學分費則是讓我更可以實現我的職涯規劃,最後閱讀課外書是我最想實施的方案,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增加了我的專業知能,買了之後就沒有圖書館一直借不到的理由而不看了,反而會一直想既然都花了錢了不看就很浪費。
綜上所述,我認為參加自學團體收穫頗豐,除了實質上的發表成果外,背後我學習到的溝通技巧、改掉壞習慣等等的對我而言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