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孟婷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2024青年學習系列講座III】 台灣海洋教育現場的挑戰與實踐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是我們賴以維生的一部分,理事長認知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於是自發性的組織海洋教育推廣協會。為了對台灣海洋有更深入的認識,以「行走台灣海岸線」的方式來推廣海洋教育,並於2014年完成全台環島,完成紀錄片「還島」。在走尋台灣各地的時候,從海洋保育、當地居民等角度出發,共同思考對於生態環境的付出。
在本講座中,理事長分享了行走台灣的心路歷程、海岸線的觀察、人們對海洋的態度以及未來教育上的展望。當中提及人們對海洋態度認知上的差異,於生活中會有不同的影響。藉由活動、教育期望喚起民眾知道海洋是有益於身心、生活的,進而達成知海、愛海、親海的態度。
在台灣的淨灘活動中,海岸線上的垃圾多是10幾年前垃圾掩埋場中環保公園的垃圾,隨著時間過去,於當時是一番美意的環保公園,經過時間的風吹日曬雨淋而沖刷到海邊,不知不覺的影響生態環境,成為不環保的地方,而後影響到周遭的海岸線。
重新思考垃圾及淨灘活動的關係後,不僅只是活動當中的體驗,更進一步的是思考如何讓這些垃圾可以減少在生活當中,認知到「垃圾減量」在教育當中的推廣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搭配2024年《全球塑膠公約》,在未來規畫課程或是出外旅遊時,都能格外留心,希望為生態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