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愷岑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這次的演講主要是在探討海洋環境教育相關的內容,而身在台灣的我們從小就知道,台灣是四面環海的海島,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海洋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還對氣候調節、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我相信有多數人對海洋的了解並不深,除了旅遊或是享用海鮮之外,似乎很少有人能夠深入認識海洋的多樣性和重要性,且也就是因為台灣四周環海,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項資源以及了解海洋的各種相關知識。而我因為家人喜歡海邊的緣故,不僅從小常去海邊也對海洋的生態或是海洋的文化有著許多的認識,也因此對於海洋的議題有所關心也曾經寫過與海洋議題相關的教案,因此報名了本次與海洋教育相關的演講。
我認為這次的演講非常有幫助。雖然礙於時間的限制,講師無法在各方面都深入和透徹地分享,但他仍向我們介紹了協會對海洋教育提出的五大主軸,分別是海岸地質、海洋生態、海洋文化、海洋產業以及海洋污染與破壞。講師通過自身以及整體團隊的實際經驗與我們分享了概略這些內容。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講師在分享關於海洋污染和海岸消退的部分。他談到幾年前的藻礁議題,能夠感受到講師的痛心,這也讓我有所反思,人們在選擇工業發展的時候,是否一定要犧牲對環境的保育?作為擁有公投投票權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對海洋環境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講師還分享了團隊徒步沿著全台海岸線的經歷。他們接續繞行了台灣1500公里的海岸線,認真記錄各地的海洋生態、人文、地質和產業故事,並將這些見聞剪輯成一部關於海洋的紀錄片。透過這樣的活動,他們領悟到:「讓雙腳帶領我們全心全意地走到海邊,這是認識海洋最好的方式。」這段經歷讓我非常印象深刻,這個行動展示了他們對海洋的熱愛與關注,也讓我們能透過觀看紀錄片去到我們平常可能沒機會去到的地方,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去看看台灣的海岸線看看不一樣的海洋。
前面有提到我之前曾經簡單寫過有關於海洋議題的教案,教案裡面有一部份就是想要帶學生走出校園,實際到海邊進行淨灘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淨灘過程中,親眼看到各種垃圾遍布海灘,引發他們的反思,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著這片脆弱的生態系統。像是塑膠袋、飲料瓶、漁網等垃圾不僅破壞了海岸的美景,更對海洋生物構成致命威脅。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夠了解到,他們日常使用的物品可能會流入海洋,對環境造成長期的危害。此外,也希望學生們看到受傷或死亡的海洋生物時,他們會更加感受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像是淨灘這樣的直接觀察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環保,減少對海洋的破壞。
經過這次的演講以及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認為只有當我們真正去看到、聽到或是感受到海洋的不管是美好或是破壞等,才能夠的去理解海洋的價值和需要我們保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