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五屆羅葉文學獎

發佈日期:2024-06-30

張栩荣

理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第四屆羅葉文學獎,在比賽前,我去了解了一下羅葉的生平,其實資料不是很多,與他相關的內容,大多在描述他的作品,生平的部分,就是少少的他是宜蘭人,作品的特色,以及他曾做過甚麼,曾在生命晚年在教育界任教,其中最令我感到在意的,是他的病,羅葉只有44歲,便離開了人間,經歷過腦中風、腎衰竭最後死於敗血症,或許就是因為他從小就有遺傳性疾病,才會讓他對於生活有更多的體悟吧,也因此,他的作品才透露出濃濃的人文關懷。

     對於安寧的關懷,害怕面對死亡嗎?忌諱談論死亡嗎?

 外婆生前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十幾二十年的恐慌症,五歲時,我陪外婆看電視,有說有笑,外婆分享她新買的電風扇,隔沒幾天,外婆定期回醫院追蹤,發現血紅素偏低,於是輸血,結果似乎出現過敏反應,總之因為吸不到氣,緊急插管、轉去加護病房,外婆一開始人很清醒,可以筆談,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家人,每次會客,外婆都很想很想講話,但是沒辦法,舅舅總會跟外婆說不要緊張放輕鬆什麼都不要想好好休息不要說話,但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每天都去,所以有些就略過不詳訴,在反覆的肺炎中,而使呼吸訓練失敗或中斷(呼吸訓練:插管的病人,都是靠呼吸器幫忙或協助呼吸,要藉由呼吸訓練,使自主呼吸順利後,才能拔管) 後來在某次的檢查中,發現腦部似乎有嚴重的問題於是醫生建議進一步做檢查甚至開刀,腦部是個大手術,不敢馬虎,後來因為醫療、探望時間加距離等等因素,轉院了 到了另一家醫院,做了心導管、電腦斷層,發現心臟血管問題沒有真的那麼嚴重,可以不用開刀,於是結束了這個緊張時期。

某天,呼吸訓練完畢,早上拔管,中午會客,外婆臉上有喜悅(因為管子拔了,舒服多了),我還記得外婆說:「用咖給(台語:用低一點,指床頭)」但是後來狀況不佳,呼吸喘費力,後來有個兩三天,情況依然沒有好轉,醫生建議重插管或氣切,煎熬開始了。

突然某天,舅舅告知「做氣切了,在恢復室」,長輩都傻住了,但都開了,就接受了,外婆想要這樣嗎?那一幕刻苦銘心,外婆頭一直扭一直轉,皺眉,叫她,反應減少了,護理師說還有給鎮靜劑,家人都哭了,已不如從前 後來因為要接著呼吸訓練,大家就這樣開始照顧外婆,餵藥、翻身、洗澡、換尿布等等,對病情藥物治療一清二楚 待病況穩定後,開始了呼吸訓練,這中間也是反覆失敗過,話說跟恐慌症有關?外婆乎沒安全感,就會呼吸亂喘緊張,說也奇怪,每次大家休假,呼吸訓練就失敗,曾經練完了,可以脫離呼吸器了,隔天放假,有人去看外婆的時候,就被通知,脫離後之後亂喘,又被接回去了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有希望又失落再希望再失落,我們痛苦,外婆更痛苦。後來外婆住到期滿,帶著呼吸器,轉去普通病房,之後一天一天衰弱本來可以配合翻身,變得無動於衷 我們家屬心知肚明,而母親很精明很有概念的開口提了「安寧」。

最後悔的是什麼?就是因為從來沒有問過外婆,所以我們氣切,做侵入性治療,折騰了整整三個半月多,無效的延長壽命,還好選擇安寧,少走些辛苦路,還好外婆還曾表態過想要回家,圓夢了,就安心,就走了 每個人都會走,怎麼說不吉利?早一點表達想法,好好的,怎麼會不吉利?這是正常的,不要等到躺在病床上,一切都晚了。

害怕面對討論,會觸景傷情嗎?這也是正常的,表露內心的脆弱給家人,沒有什麼不好,這是一種愛的表現 誰敢說我一定什麼時候走?(講一般狀況下)有多少人一場車禍一場誤殺,離開的,交代後事了嗎?家人準備好了嗎?如果病人想要說話,請讓他好好的說好好表達,不要阻止,找時間,好好聊聊如果發生什麼事情,要不要急救?急救到什麼程度?要不要安寧?器捐?當大體老師?樹葬?靈骨塔?告別式要簡單?要華麗?喜歡花嗎?喜歡什麼顏色?要不要收白包?遺產給誰? 你想過沒?一生的榮華富貴 貧窮貴賤,走了什麼也帶不走,人不能決定出生,但可以決定怎麼死怎麼準備後事 好好的完美的句點,大家都想要吧?

        在這次的寫散文的過程中,我比以往多了很多的想法與感悟,因為是拿我最貼近生活中的事情來寫,寫起來不免也有一種像是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