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次的自學團體心得我想分為兩個面向來說,前者是關於和組員團體合作的反思,後者是透過這次自學團體線上學習的收穫。
首先是團體合作的反思,我覺得收穫最大的地方就是更懂得欣賞每個人優點和長處。而且培養這些觀察的能力是能夠帶出教室,活用在往後的團體合作中的。像是我發現有些組員雖然不會主動說他要負責美編,卻在簡報的美編上有很大的天賦,能將我們想帶出的主題用素材更具象化的凸顯出來。有些人則是對於上台發表的台風以及講稿準備都很完善,可以看著底下的觀眾,不緊張的為大家介紹簡報內容。另外還有的組員擅長利用網路的資源,像是資料的查找或是利用不同的軟體彙整和報告主題契合的文章。
這些只是一部分我觀察到大家擁有的特質,了解每個人的長處並懂得如何分配工作我覺得是作為領導最重要的事情。在合作的過程中我也同樣有發現自己一些優缺點,優點的部分像是會比較積極的表達看法,還有主導報告的準備過程。缺點的部分則是要注意自己會不會太過充滿控制感而壓縮到別人發揮的空間。
再來是線上學習的收穫,這次的自學團體我們更聚焦在各領域學派的基礎複習。像是以往曾學過的發展心理學、現在正在學習的社會心理學等等。當中有許多理論或是著名的實驗、心理效應都是需要一再的複習才會深刻的記載腦子裡,好比說這次有複習到關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提出的發展理論,第一次學習的時候會覺得非常抽象難記,因為自己發展階段的記憶已經非常模糊,身邊又沒有處於7~12歲的孩童能觀察,因此首次接觸時各個階段的特色都會搞混。而有了這次的複習不只是理論上能夠更精進,也能透過和組員們討論、分享以前和小孩相處的經驗,加深認知發展的記憶點。除此之外因為是線上的學習,我們能夠選擇自己有興趣或是課堂中較少提及的面相做探討。像是腦內學、積模等等較為偏向理科範圍的知識。我覺得多多了解個案可能的情況或是處境,在未來實際面對他們時,能夠提供更全面的協助。
另外我們也配合著現在正在學習的社會心理學,查找了些著名的理論與實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社會助長的實驗,他在講述人們在他人觀察下,表現行為會更好或是更糟。如果進行簡單的任務,那麼有他人在我們旁邊我們將做的比獨自作業時更好。而如果是進行困難的任務,有他人在我們旁邊則是會讓我們比起獨自作業時做得更差。之所以這個理論讓我印象深刻,除了他很符合我們的生活情境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當初的實驗者研究的對象並不是人類而是蟑螂。沒想到除了人類其他物種也會在意其他個體的目光,進而影響到自己表現的好壞。透過這個理論也能了解到如果想要在大家面前把事情做好,需要充分的練習,讓本來困難的任務透過熟能生巧轉變為簡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