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嬿云
人文與社會學院
英語學系
參加覺知人文獎徵文比賽,讓我有機會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並重新審視那段充滿掙扎與成長的時光。這次比賽的主題是提升正向思維,淨化自他環境,賦予正能量,而我的參賽內容正是圍繞著這個主題,講述了我從自我否定到逐漸找回自信的過程。
起初,我總覺得自己「來是一陣風,去是一場空」,內心充滿了對自己的懷疑和否定。考上非理想大學的事實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我當初的熱情與抱負。每天重複著枯燥無味的學習,對學校沒有歸屬感,對自己也漸漸少了認同。我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如同一片漂浮的葉子,沒有方向,沒有歸宿。
直到我加入了流舞社,我才真正感到什麼是歸宿。流舞社成為了我大學生活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出迷茫。每到週末,我不再帶著沉重的憂愁逃回家,而是留在台南,嘗試享受大學生活。流舞社的夥伴們讓我感受到團結和支持,也讓我找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途徑。
然而,逃避責任和現實的代價很快顯現出來。我沉浸在興趣裡,忽視了學業的重要性,最終陷入了二一危機。雖然我挺過了這個危機,但課業失重的問題讓我把許多必修課程留到了大三和大四。特別是在大四時,重修的文學課程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文學是我從未涉略的領域,陌生的題型讓我在字裡行間迷失,無法找到準備的方向,最終失去了合格的門票。
面對延畢的現實,我選擇了隱瞞。我的家庭以金錢為視界,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子女最大的任務就是趕緊畢業賺錢,像一隻穩賺不賠的股票般回饋家庭。因此,當家人詢問畢業典禮相關資訊時,我感到無比慌亂。得知必修期末分數沒過時,我沒慌;確定自己要延畢時,我也沒慌;然而,當面對家人參加畢業典禮這樣天經地義的事,我卻不知所措,深怕露出破綻,讓家人看穿我的偽裝。
在畢業典禮前的日子裡,失眠和焦慮如影隨形。我反覆思考是否該放棄出席,但最終還是決定面對。在見到家人的剎那間,所有的顧慮都煙消雲散。母親用擁抱迎接我,那一刻,我感受到她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她的擁抱彷彿將我的不安一同包容,讓我明白了家人的愛是如此寬廣。所有的小劇場在那一刻都化為虛無,取而代之的是家人眼中的驕傲和欣慰。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三毛所說的:「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或許,身而為人,最重要的是釐清本心,透過一次次的自我對話,梳理繁亂的思緒。雖然延畢的事實仍無法脫口而出,但我已經不再裹足不前,不再感到徬徨。未來雖然未知,但我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參加覺知人文獎徵文比賽,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並將這段充滿掙扎與成長的經歷分享出來。通過這次比賽,我希望能夠傳遞一種正向思維,讓更多人明白,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只要勇敢面對,堅持自我對話,終將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這是佛法帶給我的智慧,也是我希望能夠與更多人分享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