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冠廷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初入地檢的洗禮,了解觀護工作的多變
首先,真的很感謝有開放到地檢署實習的機會,讓我這個門外漢大學生可以到署裡學習,了解觀護工作的日常,原以為會如同一本由橋頭觀護人所撰寫的《我是你的觀護人》中所刻畫的工作型態,每天都與不同的非自願個案工作,從談論的文字中注意案主生活的點點滴滴,嘗試站在案主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會有何犯罪風險,工作中可能滿腦子都會在想該如何叮囑個案,或是如同夥伴所意外說出的「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弊,誘之以利」,嘗試想要改變個案,使之可以至少避免走上再犯的路。不過實習後發覺略有不同,書中所呈現的可能只是觀護工作的三分之一,觀護工作有非常多元的事務都須觀護人去完成,並非都在與個案互動與紀錄,同時也需完成上級交辦的行政業務,包含與各機關開的再犯防治會議、社會勞動機構的評估與媒合、各類公文的處理和犯罪防治宣導的活動等等,居然都是觀護人在這一週五天的工作天所需完成的,就算分工後每個人仍須負責很多各式各樣的工作,讓我對各個全能觀護人非常敬佩,也同時對這樣的工作非常嚮往。
而我們實習生這六週的學習與體驗也是非常多元,前兩週經歷了密集的觀護工作課程,高效率的補習觀護工作所需的知識,讓我們對運作的架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也能從中提問了解觀護人日常的生活,了解此工作的秘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位觀護人居然都會常態性的加班,也不是因為加班費,而是對事情的責任心,這點讓我有了很深刻的學習;六周中也到社會勞動的機構訪視了三次,見習機構實際運作的狀況,過程中也有幸與單位的負責人互動,在談話的過程能夠聽見第一線的聲音,了解其付出的偉大與辛苦,知道社會上有這麼一群人在為了維持社會的運作而默默地付出,也見到了何謂與社區互助;我們也協助了兩次的分享課程,三人一同合作、構思該傳遞什麼給個案,模擬平時的法治教育,嘗試作為一位講師傳授給他人有幫助的內容;我們也有幸參與正式法治教育的活動,見習衛生所是如何籌辦一場反毒宣導的記者會、司法體系平時是如何舉辦犯罪防治的活動,見識平時無法觸及的政府活動;也當然有充足的個案約談與訪視個案的機會,與個案交談收集資料,作為再犯預防的評估。總結來說,這六週給了我滿滿的學習機會與新奇的體驗,每親身經歷一件事,腦中就會浮現各式新穎的感受,我想這也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感受吧!實際體驗所帶來的學習與感受會比在書中所見的更深刻,更讓人一輩子難忘,也同時是個實踐理論的好機會,實戰中也才能自知不足,產生了很強烈持續學習的動力。
諮商與觀護工作之調整
經過六週的觀摩與學習後,發覺觀護工作並非如此單純,與案主工作的處遇方針也需要多變,需要多元地學習不同的談話模式,才能應對不同的個案,並不如預期,可用一招行為學派就可打遍天下,案主的犯罪類型、成長經歷、思考模式與接觸系統的不同等各方面因素都會影響案主適合的談話的模式,令我發覺在武器庫配備好幾種不同的溝通模式是件要事,似乎成為折衷學派的一員才有能力做好此觀護晤談的工作,因此對於只接觸人本學派的我有了很大擴增武器庫的動機。經過幾次的會談發覺這邊的個案也可以談的很認知取向,單純以行為制約的方式避免再犯可能不是最有效的策略,否則大家都入監執行就好了,將犯罪與失去自由綁定並不能有效的威嚇犯罪,人們可能會在兩害之下取其輕,在於自身的安全議題面前,失去自由可能是相對犧牲較小的選擇。從此脈絡中我覺察到,在於知曉個案有再犯風險時,使用說服與叮嚀可能淪為對個案的嘮叨,除非個案重視此段關係,否則容易左耳進右耳出,再怎麼苦口婆心的相勸,也不易改變個案的決心。
意外發覺用認知行為的談話方式討論再犯,似乎在觀護工作的實務現場是常見且有效的方式,使我對個案的處遇有種被指北針引導的感受,此模式有點類似於遵照一個步驟來與個案互動,「了解哪裡痛?怎麼痛?那該怎麼做才可以不痛?」。認為個案會選擇再犯可能是心裡飽受一個負面認知的困境,此困境可能深受過去經驗影響,再犯行為可能為過去所習得之應對模式,導致後續困境重現時仍用舊的應對方式導致再犯。因此在晤談過程個案提及再犯可能時,可能需在會談中不止步於單純與個案談論行為的後果及影響(例如自身權益可能受損、對撤銷的影響),而要深入至個案的認知,與其探索其決定再犯行為背後真實的動機,談論此動機是否為認知扭曲之影響或深受某信念驅使而為,再接著解構其認知(例如詢問細節、想法),使個案能夠了解真實的行為動機為何?是否為非理性信念所操使亦或受生活所困尋求突破,使個案能夠清晰理解怎麼痛之後再來進到討論如何不痛。也許是尋求社會資源,或是觀護人與個案討論中所迸出的新作法,提供個案其他可以免於再犯的選擇,讓個案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可能,並非逼不得已。還蠻開心可以於實習過程學習此會談模式之架構該如何運用於觀護工作中,不過同時也發覺這樣的處遇模式需要自身對於社會事有相當程度的理解,需要對事物有批判的能力,才有辦法與個案討論的過程提供新的觀點,這是我在此實習六週仍無法短期促成的實力,期望自己能多聽多看,學習更多可以讓人遭遇不幸時如何不痛之方式。
對毒品個案的反思
偶爾會產生一股矛盾感,明明觀護工作是避免個案再犯,不過如果個案深陷困境,似乎撤銷入監休養一下不免也是一個選擇,暫時阻斷社會系統的影響,避免個案被迫重操舊業。例如長期深陷毒品循環無法脫困的個案,就是我所見的一個例子,目前對於用藥者的規範相較於前規變得友善不少,限制自由的方式還多了戒癮治療,讓個案不需入監隔絕,使個案有機會在社會中調整,不過於社會中就無法擺脫毒友系統的交互,請託代購的事件似乎相當常見,下定決心擺脫,卻又會不忍友人受苦,決定幫忙一下而回鍋,因此處置方針會變為兩方系統不斷拉扯,一方是社會支持與戒毒支持,另一方面是毒友的拉攏,個案再犯與否端看天秤偏向何處,一不小心失衡則又再犯,陷在用藥系統中逃不出,因此暫時入監服刑。用更強力的外控暫時擺脫誘惑,可能也是一種可嘗試的處遇,畢竟有聽聞毒友是因休養了幾年而成功擺脫的。不過這東西就好像禁果一般,不碰的人一輩子就都不會碰了,然而一旦體驗過的人,生命再次跌落谷底或尋求突破時,就會再次墮落,視數據也是這樣,經過時間越長,再犯的風險會逐年提高,也難怪目前對於用藥者的方針為三年一個基準,距離上次案情達三年以上則會視為初犯,我想也都與這些數據有關,碰過毒的人就得一輩子與自己的心癮抗爭,慶幸的是還好有觀護人作為監督與陪伴的角色支持這類的個案。
自身契合與否的反思
很開心有機會來地檢署度過六週的工作時光,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工作內容能體驗到觀護人工作的多變性,對於公務員工作來說,這個工作真是充滿挑戰與趣味,能從日常的工作中獲得新奇的體驗。於助人方面來說,雖然每月能助人的案量相當龐大,且作為一個司法監督的角色,與大多數平等的助人者略有不同,不過也是確確實實的陪伴保護管束者一段時光,我想未來如果能從事這樣的工作會讓生活充滿挑戰與意義,感謝有這段實習讓自己能更確定未來想走的方向!
在最後,很感謝有這個行政計畫能讓學生進到這個場域,在成年觀護工作中已經有太多事要處理了,我想平時各位觀護人已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帶實習生,不過有這個契機讓我們來當一下他們的拖油瓶,真的可以使我們這謝大學生們短期快速成長,希望未來可以持續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學弟妹們也能來學習。在實習期間跟更生人接觸是平常絕對碰觸不到的平行世界,但與他們接觸可以快速的增加我們對於社會認識的深度,在外真的沒機會能就接觸這麼大量的非自願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