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廷
理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許多學生對於歐姆定律、KVL與KCL缺乏扎實的理解。因此,我設計了多樣化的範例幫助學生鞏固基礎,並逐步將基本定律應用於更複雜的電路分析方法,如網目分析與節點分析。透過讓學生親自嘗試分析問題並參與討論,他們逐漸能夠將理論與實際電路問題相結合,提升解題能力。並且我觀察到部分學生對於電壓與電流的物理意義認識不足,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應用KVL與KCL時的準確性。因此,我特別強調在電路圖中標示電壓與電流方向的重要性,並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分析電路的系統化思維。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於基礎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應用能力也有所提升。在Mesh Analysis與Nodal Analysis時,我發現部分學生在數學計算與步驟理解上容易出錯。針對這些問題,我以分步驟範例解說,結合即時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每一步的邏輯與物理意義。這種教學方式增強了學弟妹們的自信與分析能力。
而在講解Superposition Principle時,我著重說明僅考慮單一電源的應用原則,並透過範例強化學生對線性電路分析的理解。Superposition原理雖然對初學者而言較為抽象,但透過將問題拆解成多個簡單部分,學生能夠逐步掌握這一分析方法的核心邏輯。對於Maximum Power Transfer Theorem,我設計了不同電路案例,幫助學生練習如何調整負載電阻達到最大功率輸出,並解釋背後的物理原理與推導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對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幫助他們學會在實際情境中應用該定理,例如設計能量高效的電路系統。教授Operational Amplifiers時,我以漸進式範例讓學生掌握基本運算放大器電路,逐步引導至更複雜的應用如積分與微分電路。在此過程中,我強調理想運算放大器的假設條件與實際應用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繫。對於電容器,學生常對其瞬態與穩態行為感到困惑。我採用模擬工具展示電容器充放電過程,幫助學生視覺化電壓與電流的變化,使抽象概念更具體。
這次教學經驗讓我對設計適合學生需求的課程有了更深理解。我發現,鼓勵學生提問與自主思考,能顯著提升學習成效。我也認識到須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內容。對於進度較慢的學生,我會適度放緩教學步伐並提供額外的想法與筆記。這次補救教學不僅深化了我的專業知識,也讓我學會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我期望這些努力能幫助學生在電路學的學習上取得更大進步,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拿到好的成績並且希望他們奠定好電路的基礎,使他們在面對未來的課程上能更加好的去應對,到時也不用重新翻開電路學的課本去複習,此次的課輔使我成長了許多,不管是課業以及在言語的表達上都進步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