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3

發佈日期:2024-12-17

卓虹伶

理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在第三階段的伴學過程中,我協助同學們學習了積分器與微分器、主動濾波器、韋恩電橋振盪器等進階主題,並在實驗課程中指導了洗電路板的操作技巧。這些內容不僅具有理論深度,還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對於電機工程學科的學術發展與實踐需求意義重大。在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應用是一項挑戰,也是一種成就。

 

以積分器與微分器為例,這兩個電路在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中具有核心地位。然而,學生往往對它們的數學基礎感到困難。在輔導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策略,從實驗結果反推理論,讓學生先直觀感受電路的功能,再結合微分與積分的數學原理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低通與高通主動濾波器時,我發現部分學生難以區分濾波器的頻率響應特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使用了仿真軟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頻率響應曲線的變化,並指導他們如何透過調整電阻與電容的參數來優化濾波器的設計。同時,我也強調了這些濾波器在通信、音頻處理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明白理論背後的價值。

 

韋恩電橋振盪器作為振盪電路的典型代表,其設計思路與穩定性分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另一大挑戰。在伴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透過反饋機制實現振盪條件,並進一步討論溫度對電路穩定性的影響。實驗環節中,我鼓勵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組件參數,觀察振盪頻率的變化,這樣的實踐不僅鞏固了課堂知識,也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與實驗精神。

 

在第三階段的洗電路板教學中,我強調了實驗中的細節與規範操作,從電路板清潔劑的選擇到焊點的檢查,都進行了細緻的講解。這部分內容雖然看似簡單,卻對於學生將來參與更複雜的電路設計與製作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同學們在這個階段的參與度明顯提高,他們從中學習到了如何將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相結合。

 

回顧整個學期的伴學經驗,我收穫的不僅是專業知識的深化,還有教學能力與個人成長的提升。在課程內容的輔導上,我學會了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背景與需求,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法。從第一階段的基礎知識到第三階段的進階應用,我始終努力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課程核心內容。

 

另一方面,伴學的過程也教會了我傾聽與共情的重要性。面對不同背景的學生,例如學習基礎較弱的同學或有特殊需求的同學,我嘗試用更多的耐心與彈性,協助他們逐步克服困難。這樣的經歷讓我明白,教育的本質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連結與支持。

 

整學期下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無論是學術能力的提升,還是實驗技能的熟練,同學們的努力都讓我深受鼓舞。這也激勵我在未來的學習與職涯規劃中,繼續探索教學與研究的結合,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的工程項目中。

 

最後,我也感謝學校提供的伴學機會與資源,讓我得以在實踐中成長。在伴學過程中,我不僅加強了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培養了溝通、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總結而言,這一學期的伴學經歷是一段寶貴的旅程。它讓我深刻認識到教學相長的價值,也幫助我更加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能將這段經驗轉化為持續進步的動力,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職業生涯中,繼續為教育與科技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