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中運

發佈日期:2025-05-19

黃祺雅

教育學院

體育學系

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參與這種類似的活動,但這次當完志工後,其實感觸蠻深的。我在這次全中運田徑志工裡擔任的角色是場地組工作人員,被分配到的崗位是警衛組-負責管制人口進出。我收到的指令是:只可以讓有證件的貴賓以及工作人員進出此出入口。但是很矛盾的是其實這個出入口離飲水機、廁所甚至頒獎台都很近,但因為上面的規定讓我不得不請很多選手以及家長老師們往其他出入口進出,明明看板上其實也有標示,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解,不開心,甚至被翻白眼等等都有,讓我很難過。因為我一開始都是好聲好氣並有耐心的對他們說明,可是換來的只是不耐煩以及討厭。這之中也有不聽勸、不想理、視而不見、對我們破口大罵的,就直接跑進去,還會情緒勒索我們說:只是想上廁所而已,可是因為不確定觀眾會不會因此而四處走走,導致影響到比賽,進而害我們被唸說怎麼沒有好好看著他們。但說真的,畢竟主任們也只是說要「柔性勸導」,所以有些人可能只是把我們當成學生,認為學生的話就不需要管那麼多,反正我們也不可以對這些「大人們」做什麼。

 
還好在這過程中也是有很多善解人意的選手們,以及工作夥伴。像是我們的左前方剛好就是警察值勤的位置,他們也會一起幫我們引導觀眾們至其他出入口或是廁所,在我們差一點要起衝突時,也有幫忙緩和當下的氣氛,他們也都笑笑的說:出社會後會遇到比這些更多的,別在意。現在想想還是很謝謝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忙,我應該也是會很不知所措的待在原地。
 
這次的經驗讓我學會了很多,也讓我對「志工」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體會。一開始總以為只要照著分配的工作負責任地完成就好,沒想到實際執行起來,卻是面對各種人、各種情緒的挑戰。尤其是當規定與民眾的期待有所衝突時,我才明白「溝通」和「堅持原則」兩者之間是多麼困難的平衡。雖然知道我們是在執行任務,但當對方擺出為難的臉色或是直接發脾氣時,要能維持冷靜並有耐心地應對,其實是一項非常不簡單的任務。
 
有時候真的會很氣餒,甚至在某些時刻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於堅持規定,是否應該更有彈性一點。但當我回想主任說過的話:「柔性勸導,但該守住的原則還是要守」,我就告訴自己,只要方式得體,態度誠懇,我所做的就是正確的。這份經驗,也讓我更理解了「執行規則」並不只是機械式的重複動作,而是要帶著同理心,去面對不同的人和情境。
 
另外,我也非常感謝那些在過程中給予我溫暖的陌生人與夥伴。他們一句簡單的「辛苦了」,一個理解的微笑,都讓我在低潮時重新找回力量。有些選手會主動詢問其他出入口的位置,還會向我們說謝謝;也有家長會幫我們轉達給其他人,希望大家能配合規定。這些正向的互動,雖然只是短短幾秒,卻成為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參與這次全中運的志工服務,對我而言不只是完成一項工作,而是一種成長。我學到了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如何在挫折中尋找支持,也更理解了「服務」的真正意涵。有時候我們只是站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但正是因為有無數個這樣的志工角色,整個活動才能順利運作。下次如果還有機會,我想我還是會選擇繼續擔任志工,因為那份成就感與學習,是課本和教室裡學不到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