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心得國二甲蔡秉諺

發佈日期:2025-06-04

蔡秉諺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在課輔班擔任志工的這段時間裡,我有機會參與孩子們的課後學習輔導與活動設計,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體會。特別的是,我自己小時候也曾是課輔班的一員,如今能以不同的角色回到熟悉的場域,陪伴其他孩子成長,這樣的循環讓我感到格外有意義。那不只是回饋,也是與過去的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 

在輔導功課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理解能力以及專注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對課業非常上手,有的則需要更多引導與耐心陪伴。而作業內容本身也與我當年接受的教育有明顯差異,無論是題型還是學習方式,都更加多元與生活化。此外,我也觀察到現在的小學生與國中生在表達方式、思考習慣與人際互動上,都展現出和我成長時期截然不同的特質,這些轉變不禁讓人感受到時代的變化與教育環境的演進。 

在活動帶領方面,從一開始的構思、籌備,到實際執行,我學習到如何完整規劃流程、預估風險並靈活應對突發狀況。有一次,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團康遊戲,原本擔心活動太過基礎,孩子們可能興趣缺缺,沒想到他們參與得非常投入,現場氣氛熱烈,也讓我想起兒童文學概論的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兒童是一個奇妙的生物。」這句話在那一刻得到了具體的印證。孩子們展現出一種與我們大人截然不同的活力與純真,也提醒我:只要活動設計得宜、用心引導,他們總能在平凡中找到樂趣。 

其中一次我特別印象深刻的經驗,是設計「你畫我猜」的活動。一開始我苦思不出要怎麼設計題目才能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最後靈機一動,決定將自己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融入遊戲中。我選擇以甲骨文為主題,挑選了「蛇」、「兔」與「舌」這三個字進行介紹,因為今年正好是蛇年,這樣的設計也能讓活動主題與生活產生連結。雖然原先擔心孩子們會覺得內容太艱深, 所幸有夥伴的幫忙與現場氣氛的帶動,使得活動順利進行,甚至讓這些古老的文字變得親切有趣。在準備過程中,我也重新翻閱老師所教的課程內容,回顧知識脈絡,藉此加深了自己的理解,並將抽象的學問具體地實踐出來。這次經驗讓我體會到:學問不只存在於教室與課本中,只要方法得當,也能成為傳遞知識的橋樑,甚至是一場遊戲的養分。 

這段課輔經驗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耐心地與孩子互動,也讓我學會如何與不同年齡層溝通交流,並在與其他志工夥伴合作中培養出更強的團隊協調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從中深刻感受到:原來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也可以透過轉化與創意包裝,脫離原本的學術框架,成為一種有溫度、有趣味的分享。知識不再只是專屬於象牙塔中的事物,而是能透過每一次實踐,走出同溫層,傳遞給更多人。 

未來如果有機會,我仍希望能持續參與志工活動,累積更多實務經驗,也讓自己在陪伴與教學的過程中持續成長。這不只是給予,更是自我深化與回饋的一種方式。我相信正向的回饋正是在於這樣一點一滴的互動與連結之中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