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參與聯電志工的經驗,對我來說是一段既充實又感動的旅程。作為一名教育系的學生,我一直希望能將所學落實到實際的教學與陪伴中,而聯電志工正好給了我這個機會。
我所參與的是「課前志工」的服務,主要工作是陪伴孩子們寫作業、輔導課業,有時候也會透過品德教育的方式引導他們思考與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這段時間,我發現孩子們其實非常需要一位可以傾聽與陪伴的大哥哥或大姊姊,有些孩子成績不錯,但缺乏自信;有些孩子需要多一點耐心和鼓勵。每次在課堂中看到他們寫出一題難題、或者勇敢說出自己感受的那一刻,我都會在心裡偷偷為他們鼓掌。雖然我們只是短短陪伴的一小時,但我相信這份穩定的關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點光。
除了直接面對孩子,我也有時會參與行政方面的工作,雖然這些工作看起來比較瑣碎,但我知道每一份細節的整理,都是為了讓整體服務能更有品質。身為團隊的一員,我很樂於也很願意承擔這些小任務,因為每一份心力,都是為了孩子們能有更穩定且溫暖的環境。
另外,這學期我還加入了 IG 組,負責製作與上傳社群貼文。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挑戰的任務,不只是設計美觀的圖片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怎麼把「我們做的事」透過社群傳遞出去。我所參與製作的兩篇貼文主題是「SDGs 第 10 項──減少不平等」,我們希望透過簡單有力的文字與圖像,讓大家意識到:不平等並不只存在於國際新聞裡,它也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校園、家庭與社區中。志工的本質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縮短這樣的不平等,而我們的陪伴,就是一種實際的回應。
在構思貼文的過程中,我也重新去閱讀了 SDGs 的內容,才發現「減少不平等」不只是財富分配的問題,它更涵蓋了族群、教育、性別、機會等層面。我們做的每一件小事──幫一位學習落後的孩子補上進度、鼓勵一位不敢舉手的孩子勇敢發言──其實都是在實踐「社會包容」的價值。我很感謝這個機會,讓我能把關心社會、傳遞理念的能力,發揮在教育志工與社群設計中。
回顧這學期的參與,我學到的不只是怎麼與孩子互動,更學到怎麼與團隊合作,怎麼把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聯電志工不只是一次志工經驗,更像是一場「溫柔革命」,讓我們用愛與陪伴,慢慢讓這個社會變得更有光。
我已經計畫好要把這筆獎學金用來購買更多教育相關的書籍,不論是教學法、兒童心理、班級經營,還是多元評量工具,我都希望能更深入了解,未來在教學現場提供給孩子們更溫柔也更有效的引導。每一本書,對我來說都是成為更好老師的一塊拼圖,我會帶著感謝的心好好運用這份資源,也期待有一天,能將所學化為一堂堂真正溫暖有力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