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蓁
理工學院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這學期我每週的二、三、四都會到新興國小擔任學習扶助的數學老師,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擔任學習扶助老師,之前就有在別的學校帶過,但每間學校的運作模式和系統還是會有點不一樣,所以一開始在接受培訓的時候,還是有不少地方要重新熟悉,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教務處的主任就有找我們幾位老師開了一次說明會。主任人很親切,整場說明氣氛其實滿輕鬆的,但該講的重點他也都沒有漏掉,首先他先跟我們說明了新興國小在學習扶助方面的整體規劃,還有我們的角色定位——我們並不是來幫學生把所有東西都補好,而是要有目標、有策略地,協助他們補足「基礎能力的缺口」,主任也提到這些孩子在課堂上可能已經有一點點挫折感了,我們在帶課的時候要更注意引導方式,讓他們能夠慢慢建立信心,不是一直灌輸知識,而是要讓他們真的理解,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他還特別提醒我們,語氣跟態度真的很重要,要記得用鼓勵代替責備,讓孩子們覺得「我做得到」,而不是「我又錯了」。
接下來主任就介紹了學校目前使用的學習扶助系統,這對我來說是這次培訓最實用的一部分,雖然之前也有操作過別的學校的系統,但新興國小用的這套系統在介面設計上不太一樣,功能也比較細緻,主任一步步帶我們操作怎麼登入、怎麼看學生的基本資料、上課紀錄要怎麼填寫、每節課該記錄什麼重點,還有課後回饋怎麼寫,這些東西看起來好像不難,但如果一開始沒有弄清楚流程,上課後回來補填真的會有點手忙腳亂,所以有實際操作的步驟練習讓我安心很多,然後主任還給了我們每位老師一份學生的學習分析資料,上面有列出每位學生目前在數學哪方面比較弱,像是加減法不熟、乘法概念混亂,或者是文字題無法理解等等,這部分對我們真的很有幫助,因為能更快掌握孩子的狀況,知道我們在一開始上課時可以從哪裡切入,像我自己就有幾位學生是在乘法那邊卡關,那我就可以先從比較具體、生活化的乘法應用開始帶起,不會一開始就講得太抽象,讓他們更有機會「聽得懂、學得會」。
另外主任也有交代,我們最後要交給學校的一些資料,例如學習單、教學紀錄、學習成效的簡單回饋等等,這些看起來是行政作業,但其實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我們自己回顧整個教學歷程,我還滿喜歡這種能夠邊做邊整理思路的感覺,這次的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非常紮實,讓我對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更有信心,雖然我之前也有經驗,但這次在新興國小,覺得他們的制度規劃得比較完整,也更注重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溝通品質,主任講話雖然溫和,但給人的感覺是「學校真的很在乎這件事」,不是只是表面上辦個課程交差而已,我自己也期待這學期的教學能夠帶給這些孩子更多正向的改變,尤其是那些對數學原本沒什麼信心的學生,如果能在幾堂課後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學得會」,我覺得那就是我教學最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