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蓁
理工學院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這學期我又繼續參加聯電的課輔計畫,陪伴小朋友寫功課、複習功課,有時也會帶他們出去透氣、活動一下,雖然每次下課都覺得有點累,但每次看到小朋友的笑容,或是他們突然理解某個概念、完成某個挑戰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真的很難取代。
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有新的小朋友進來,小朋友對我有點生疏,會有點害羞,不太願意主動開口,但我慢慢地從他們的作業開始切入,像是先問他們今天要寫哪些功課,有沒有哪一科比較不會的,就這樣一步一步慢慢建立關係,其實小朋友真的都很可愛,只要你願意花時間陪他們,他們會慢慢信任你、依賴你,每次課輔時間大概兩個小時至四小時左右,前面一段時間是寫學校功課,有些小朋友進度很快,寫完就會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們出幾題數學題或造句,我覺得很開心,因為代表他們願意多學一點。也有小朋友一開始比較抗拒學習,常常坐沒多久就說「我不想寫了」、「可以休息嗎?」但我發現,當我轉個方式,像是用遊戲、畫畫,甚至用故事引導學習,他們就不會這麼排斥比方說有一次我們複習注音,我就帶他們玩「注音接龍」,結果原本不太想學的孩子也加入得很投入,後來自己還主動說「可以再玩一次嗎?」
除了學習以外,我覺得陪伴的價值也很重要,有時候小朋友不想讀書,不是因為不會,而是當天心情不好,可能在學校被老師罵了,或者和同學吵架了,我記得有一次有個小朋友坐在角落都不說話,我就坐在他旁邊慢慢跟他聊,最後他跟我分享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我沒有急著要他寫功課,而是先讓他把情緒說出來,之後他自己說「我好了,可以開始寫功課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陪伴的力量很大,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傾聽就能讓孩子重新站起來。
偶爾天氣好的時候,我們也會帶小朋友去操場或空地運動,有時是丟球、有時是跑步比賽,或者玩一些小遊戲,我發現這些活動不只是讓他們放鬆,更能讓我們彼此的關係更緊密,有些平常上課很靜的小孩,在戶外活動時反而很活潑,這也讓我更了解他們不同的一面,過程中當然也有挑戰,有些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下子玩筆、一下東張西望,這時候我會試著用一些簡單的小獎勵機制,比如寫完五題可以蓋一個章,集滿五個章可以玩一個小遊戲,這樣他們會比較有動力,學習也變得比較有趣,有時候也會遇到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這時候我會讓他們先冷靜,然後請他們輪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協助他們找到解決方式。
參與課輔讓我學到的不只是教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看見每個孩子的不同」。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個性都不一樣,有的孩子需要更多鼓勵、有的孩子需要更多自由空間,我慢慢學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在自己的節奏中進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要快」、「要像別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