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服務心得

發佈日期:2025-06-06

張家蓁

理工學院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這學期繼續參加聯電課輔的服務,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參與了,但每一次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還是讓我有很多新的收穫,這段時間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功課、複習學校的內容,有時候也會帶他們活動一下,放鬆心情。雖然聽起來很日常,但實際參與後才知道,這些「日常」裡面藏著很多挑戰和感動,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課後輔導小學生寫功課,但說實話小朋友們的學習狀況真的落差很大,有的孩子很自律,功課拿出來就自動開始寫;但也有不少小朋友,總是東摸西摸、拖拖拉拉,一下說肚子餓、一下說很累,就是不想寫功課,剛開始我也覺得很難處理,因為不能兇,也不能硬逼他們,只能想辦法跟他們溝通。

後來我找到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跟他們「約定」,例如:「我們先把國語寫完,等一下就可以去喝水或玩一下積木,好嗎?」這樣的安排讓孩子們覺得「不是永遠都在寫功課」,而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小小的放鬆時間,他們會比較願意配合,也比較不會排斥,久了之後,他們甚至會自己說:「我等一下寫完數學,就可以休息一下對吧?」我就知道這個方式對他們真的有幫助,當然還是會遇到那種怎麼說都不動筆的孩子。有一次,有個小男孩死都不肯寫數學作業,一直躲在教室角落說:「我不會寫,也不想寫。」我本來想直接教他,但發現他根本沒在聽,我就先蹲下來跟他聊,問他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結果他才說原來他今天上數學課被老師罵了,心情不好,我聽完就跟他說:「那我們換個方式學,我陪你慢慢寫,錯了也沒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這時候他才點頭,願意重新打開課本。

這個經驗讓我學到,其實孩子不是不願意學,而是他們需要有人願意先理解他們的情緒、狀況。有時候一句簡單的「你今天還好嗎?」比一直說「趕快寫!」更有用,這點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成長,也讓我學會在互動中更有耐心、更會觀察,除了寫功課,我們也會安排一些戶外時間,讓小朋友們活動一下,像是到操場跑步、玩球或是做簡單的遊戲,這些活動看起來只是玩耍,但其實對孩子來說是釋放壓力、建立信任的重要時刻,有些孩子在課輔裡很安靜,但在遊戲裡就變得很開朗,願意開口說話、願意接近我們,這樣的反差也讓我更了解每個孩子的不同面貌,有趣的是有幾位孩子後來會主動來找我,問我:「姐姐,我今天有寫比較快吧?可以玩一下嗎?」我心裡就很開心,因為這代表他們知道「努力可以有放鬆時間」這樣的連結,也開始學會負責任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進度。

在這次的服務中,我也學會了不要把「完成功課」當成唯一的指標,對孩子來說,願意開口問問題、願意坐下來寫、甚至願意說出他今天心情不好,這些都代表他們在進步,而我們的角色,就是在他們不穩定的情緒與學習過程中,成為一個穩定的存在,一個不會責備他們失誤,反而會陪他們一起面對的人,這段時間下來,我真的覺得服務是一種雙向的學習,孩子們學習怎麼跟人互動、怎麼建立學習習慣;而我也學習怎麼更有耐心、更溫柔地帶領他們,有時候回家的時候會很累,腦中還在想:「下次要怎麼讓那位不想寫功課的小朋友更願意動筆?」但同時,我也知道,這樣的付出是有意義的,很謝謝聯電提供這個服務,讓我能夠接觸到這些可愛又真實的孩子們。他們讓我看到教育不只是教知識,更是學會「怎麼陪伴」。未來如果還有機會,我會繼續投入這樣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