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珩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本學期的入校實習,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段寶貴的實踐經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機會。作為師資生,能夠親身進入教育現場,近距離觀察與參與教學活動,對我未來是否適合當一名教師、要成為什麼樣的教師、以及我對教育本質的理解,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啟發與影響。
在實習期間,我有機會擔任實習教師,設計教案、進行試教,以及與學生互動。起初我對教學現場的掌握感到生疏與不安,尤其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與學生的信任關係、如何設計出兼具趣味與深度的課程內容,都是我最初感到挑戰的部分。然而,在老師的指導與支持下,我逐漸熟悉了班級經營的節奏,並學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這樣的歷程讓我更加理解,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引導學生探索與成長的重要引路人。
我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現場的變動性極大,單靠理論知識無法完全應對日常的教學情境。例如,當遇到學生情緒低落或人際衝突時,如何以適當的方式介入、安撫,並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協助解決問題,是我在實習中學到的重要一課。我開始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並在教學中融入更多情感教育與溝通策略,使課堂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關懷與連結的場域。
此外,透過與實習學校教師的互動,我觀察到老師有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班級經營策略。老師擅長以故事啟發學生思考,重視課堂紀律與效率,而我也在過程中思考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教師。我逐漸意識到,教育不只是傳遞答案,更是陪伴學生找出問題、思考人生意義的歷程。
這段實習經歷,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能力,也讓我更加確信自己對教育工作的熱情與責任。儘管過程中遇到許多挑戰與挫折,但每一次的突破與學生的回饋,都是推動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能夠獲得公共性獎助學金,是我在求學路上莫大的鼓勵與支持。這份獎助不僅在經濟上減輕了我與家庭的負擔,更在精神層面上給予我極大的肯定與鼓舞。這筆獎助金讓我能夠更加專注於學業與實習,不需因為生活費用而分心於兼職或額外的經濟壓力。
在學習面向上,這份補助讓我能夠投入更多時間閱讀教育相關的書籍與研究,深入理解當代教育議題與多元教學策略。我也運用這筆資源報名了數場線上研習與工作坊,學習如何設計具有探究性與互動性的課程內容。這些額外的學習資源豐富了我的知識架構,並拓展了我對教育未來的想像與規劃。
在職涯規劃方面,公共性獎助學金也讓我更有動力去思考如何將所學實踐於社會、貢獻於公共領域。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本質是追求公平與改變的力量,教師不只是傳遞知識的人,更應該成為促進社會正義與多元共融的實踐者。因此,我開始關注偏鄉教育、特殊教育與文化多樣性議題,並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投入相關領域,為教育弱勢群體創造更多機會與支持。
此外,公共性獎助學金讓我更加思考「公共性」這個概念的實質意涵。教育本就是一種公共服務,教師的每一個選擇與行動,都在形塑社會的價值觀與未來。因此,我也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勇於發聲、關懷社會,並能從教學現場出發,推動教育制度的改變與進步。
這份補助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自身學習的動力並不僅僅來自個人的成就感,更來自一種對社會的回饋責任。我相信,每一份來自社會的支持,最終都應該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行動。因此,我將以更謙卑與踏實的態度,繼續深耕我的教育之路,並不斷思索如何將教育的力量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總結這一學期的實習經驗與獲得公共性獎助學金的反思,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投身教育的志向與責任。實習讓我看見教學的溫度與現實的挑戰,而獎助學金則如一盞明燈,引導我在迷惘中持續前行。未來的教育之路仍然漫長,但我已準備好繼續學習、成長,並以行動實踐我的教育理想,成為一位有溫度、有力量的教育者。